近期,全球有色金属市场迎来了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黄金价格突破了每盎司4000美元的大关,白银价格也站上了50美元的关口,伦铜价格更是逼近历史高点。
这股金属市场的“热浪”,不仅体现在价格层面,更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强烈反响。近一个月内,有色金属相关ETF获得了超20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龙头个股的股价更是屡创新高。
这场行情究竟是由短期情绪驱动的周期性狂欢,还是由底层逻辑重构引发的“超级周期”?多位公募基金经理指出,本轮行情深深植根于全球货币体系与美元信用的长期重估,同时叠加了供给收紧以及AI、新能源等新需求动力的推动。有色金属正从传统的周期性商品向战略性资产转型。
有色金属定价逻辑生变
与过往仅由单一经济复苏推动的周期性行情不同,本轮有色金属牛市的根基稳固地扎根于更为宏大的宏观背景之中。汇添富指数分析师狄则徐以及有色50ETF基金经理孙浩指出,美国财政纪律与货币纪律的双重松动态势已然确定,美元信用的边际贬损是推动有色金属长期呈现强势表现的底层宏观逻辑。在此背景下,商品作为对抗货币贬值的硬通货这一属性愈发凸显。
这一观点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同。万家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叶勇着重指出,全球货币持续超发、美元弱化趋势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将持续推动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上涨。再加上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战略金属资源的储备需求,有色金属将成为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现货黄金在今年3月14日首次突破3000美元/盎司后,仅耗时不到7个月便站上4000美元关口,年内涨幅超过53%;白银的表现更为出色,伦敦银现突破50美元/盎司,近一个月涨幅超20%,年内累计涨幅高达73.53%。
黄金作为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先行指标,其价格突破为其他具备金融属性的有色金属拓展了向上的价格空间。白银兼具贵金属与工业金属的双重属性,其金融属性使其紧跟黄金价格上涨,而工业属性则赋予了它更强的需求弹性。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的铜价表现强劲,这不仅反映了基本面的需求状况,还体现了对冲通胀和货币贬值的金融需求。

有专家表示,理解本轮有色金属行情的关键在于,要跳出单纯的周期品分析框架,从硬通货的视角去审视有色金属,其价值的锚定正从短期的工业供需关系向长期的货币信用层面转移。
供需呈现新格局
倘若“美元锚”的松动为有色金属营造了水涨船高的宏观环境,那么坚实的供需基本面则赋予了其强劲的内生动力。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主要矿山的品位呈趋势性下滑态势,为获取同等数量的金属,需开采更多的矿石,这使得边际成本显著提升。由于新增产能的成本居高不下,只有具备足够高的金属价格预期,才能促使矿业巨头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资本开支。 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基金经理管浩阳指出,有色金属在供给端面临三重约束:资本开支匮乏、优质矿山数量减少以及资源品战略地位提升。从刚果(金)禁止钴出口到印尼提高镍矿关税,各国正借助行政手段提升资源价值,更多金属成为战略筹码,资源品正从周期性商品转变为战略性资产。
需求端迎来了以AI和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引擎”。信达澳亚基金经理张明烨指出,AI为化工、有色行业创造了大量新需求。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建设对铜的需求十分旺盛,直接造成了铜供应的紧张局面。此外,AI推动的电力基础设施升级也对铜需求起到了支撑作用。
融通产业趋势精选基金经理李文海认为,新能源在磷、电解铝、铜等传统周期行业的需求中已占据约20%的份额,虽然固态电池、AI目前的占比不高,但这些行业的增速和应用前景有望复刻当年新能源需求爆发的盛况。
路博迈资源精选基金经理黄道立以“科技创新,材料先行”概括上游资源品与下游产业趋势的关系。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地产基建需求占比大幅降低,新能源产业在铜需求中的占比已超15%,在铝需求中的占比超20%,产业需求驱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后市将如何发展
尽管有色金属品种近期突破重要关口,但市场波动也有所加剧。10月9日至10日,伦铜一度攀升至11000美元/吨,然而在10月10日大幅下跌4.54%,报收于10374美元/吨,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龙头个股均出现回调。这种波动主要源于市场对商品高价持续性的担忧,板块估值受周期品认知的限制,表现为股价涨幅落后于EPS上修幅度。

展望未来,倘若“此轮商品高价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成为业界共识,在盈利持续释放的驱动下,该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叶勇认为,有色金属作为全球定价的商品品类,在中长期资本开支周期的推动下,已步入供给紧张、价格上行的大周期。过去三年,金银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震荡上扬,每年的价格中枢都更上一层楼。全球制造业投资周期持续向上,加之逆全球化背景下对战略金属资源的储备需求增加,将持续提振有色金属的市场需求。国内宏观经济触底回升的预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逻辑。
瑞银财富管理分析指出,黄金价格的创纪录攀升,反映出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变动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防御性资产的需求显著上扬。尽管短期内黄金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加剧,但黄金依然具备基于基本面驱动的上涨空间。预计在未来数月内,黄金价格将攀升至4200美元/盎司。
美银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尼特指出,在过去四轮黄金价格牛市中,黄金价格平均涨幅约为300%,周期为43个月。照此推算,到明年春天,黄金价格可能会达到6000美元。
白银方面,汇丰首席贵金属分析师JamesSteel预计,今年银价最高将涨至53美元/盎司,明年最高可达55美元。花旗银行已将未来三个月的目标价上调至55美元,盛宝银行则预测,未来六到九个月内,白银价格将攀升至每盎司55美元。
不过,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提醒,需警惕白银价格快速拉升后,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可能引发的高位震荡。若美国通胀数据超出预期,可能促使市场重新评估降息节奏,进而抑制白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动力。
总体来说,有色金属市场正在经历深度的逻辑重构,货币属性的增强与供需基本面的改善共同促使价格上涨。尽管短期内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但在全球货币体系重塑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有色金属的长期投资价值仍值得关注。投资者需要密切留意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供需格局的演变以及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从而把握这一轮可能持续的“超级周期”中的投资机遇。
近期,全球有色金属市场迎来了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黄金价格突破了每盎司4000美元的大关,白银价格也站上了50美元的关口,伦铜价格更是逼近历史高点。
这股金属市场的“热浪”,不仅体现在价格层面,更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强烈反响。近一个月内,有色金属相关ETF获得了超20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龙头个股的股价更是屡创新高。
这场行情究竟是由短期情绪驱动的周期性狂欢,还是由底层逻辑重构引发的“超级周期”?多位公募基金经理指出,本轮行情深深植根于全球货币体系与美元信用的长期重估,同时叠加了供给收紧以及AI、新能源等新需求动力的推动。有色金属正从传统的周期性商品向战略性资产转型。
有色金属定价逻辑生变
与过往仅由单一经济复苏推动的周期性行情不同,本轮有色金属牛市的根基稳固地扎根于更为宏大的宏观背景之中。汇添富指数分析师狄则徐以及有色50ETF基金经理孙浩指出,美国财政纪律与货币纪律的双重松动态势已然确定,美元信用的边际贬损是推动有色金属长期呈现强势表现的底层宏观逻辑。在此背景下,商品作为对抗货币贬值的硬通货这一属性愈发凸显。
这一观点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同。万家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叶勇着重指出,全球货币持续超发、美元弱化趋势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将持续推动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上涨。再加上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战略金属资源的储备需求,有色金属将成为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现货黄金在今年3月14日首次突破3000美元/盎司后,仅耗时不到7个月便站上4000美元关口,年内涨幅超过53%;白银的表现更为出色,伦敦银现突破50美元/盎司,近一个月涨幅超20%,年内累计涨幅高达73.53%。
黄金作为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先行指标,其价格突破为其他具备金融属性的有色金属拓展了向上的价格空间。白银兼具贵金属与工业金属的双重属性,其金融属性使其紧跟黄金价格上涨,而工业属性则赋予了它更强的需求弹性。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的铜价表现强劲,这不仅反映了基本面的需求状况,还体现了对冲通胀和货币贬值的金融需求。

有专家表示,理解本轮有色金属行情的关键在于,要跳出单纯的周期品分析框架,从硬通货的视角去审视有色金属,其价值的锚定正从短期的工业供需关系向长期的货币信用层面转移。
供需呈现新格局
倘若“美元锚”的松动为有色金属营造了水涨船高的宏观环境,那么坚实的供需基本面则赋予了其强劲的内生动力。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主要矿山的品位呈趋势性下滑态势,为获取同等数量的金属,需开采更多的矿石,这使得边际成本显著提升。由于新增产能的成本居高不下,只有具备足够高的金属价格预期,才能促使矿业巨头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资本开支。 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基金经理管浩阳指出,有色金属在供给端面临三重约束:资本开支匮乏、优质矿山数量减少以及资源品战略地位提升。从刚果(金)禁止钴出口到印尼提高镍矿关税,各国正借助行政手段提升资源价值,更多金属成为战略筹码,资源品正从周期性商品转变为战略性资产。
需求端迎来了以AI和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引擎”。信达澳亚基金经理张明烨指出,AI为化工、有色行业创造了大量新需求。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建设对铜的需求十分旺盛,直接造成了铜供应的紧张局面。此外,AI推动的电力基础设施升级也对铜需求起到了支撑作用。
融通产业趋势精选基金经理李文海认为,新能源在磷、电解铝、铜等传统周期行业的需求中已占据约20%的份额,虽然固态电池、AI目前的占比不高,但这些行业的增速和应用前景有望复刻当年新能源需求爆发的盛况。
路博迈资源精选基金经理黄道立以“科技创新,材料先行”概括上游资源品与下游产业趋势的关系。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地产基建需求占比大幅降低,新能源产业在铜需求中的占比已超15%,在铝需求中的占比超20%,产业需求驱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后市将如何发展
尽管有色金属品种近期突破重要关口,但市场波动也有所加剧。10月9日至10日,伦铜一度攀升至11000美元/吨,然而在10月10日大幅下跌4.54%,报收于10374美元/吨,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龙头个股均出现回调。这种波动主要源于市场对商品高价持续性的担忧,板块估值受周期品认知的限制,表现为股价涨幅落后于EPS上修幅度。

展望未来,倘若“此轮商品高价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成为业界共识,在盈利持续释放的驱动下,该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叶勇认为,有色金属作为全球定价的商品品类,在中长期资本开支周期的推动下,已步入供给紧张、价格上行的大周期。过去三年,金银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震荡上扬,每年的价格中枢都更上一层楼。全球制造业投资周期持续向上,加之逆全球化背景下对战略金属资源的储备需求增加,将持续提振有色金属的市场需求。国内宏观经济触底回升的预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逻辑。
瑞银财富管理分析指出,黄金价格的创纪录攀升,反映出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变动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防御性资产的需求显著上扬。尽管短期内黄金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加剧,但黄金依然具备基于基本面驱动的上涨空间。预计在未来数月内,黄金价格将攀升至4200美元/盎司。
美银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尼特指出,在过去四轮黄金价格牛市中,黄金价格平均涨幅约为300%,周期为43个月。照此推算,到明年春天,黄金价格可能会达到6000美元。
白银方面,汇丰首席贵金属分析师JamesSteel预计,今年银价最高将涨至53美元/盎司,明年最高可达55美元。花旗银行已将未来三个月的目标价上调至55美元,盛宝银行则预测,未来六到九个月内,白银价格将攀升至每盎司55美元。
不过,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提醒,需警惕白银价格快速拉升后,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可能引发的高位震荡。若美国通胀数据超出预期,可能促使市场重新评估降息节奏,进而抑制白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动力。
总体来说,有色金属市场正在经历深度的逻辑重构,货币属性的增强与供需基本面的改善共同促使价格上涨。尽管短期内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但在全球货币体系重塑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有色金属的长期投资价值仍值得关注。投资者需要密切留意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供需格局的演变以及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从而把握这一轮可能持续的“超级周期”中的投资机遇。
环亚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
大会组委会联系方式:
国内展区:
联系人:李小宁 13718339139
E-mail:776919217@qq.com
国际展区:
联系人:靳张悦 15871787377
E-mail:643567361@qq.com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展会资讯

